新華社廈門7月22日電(記者付敏)中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22日在廈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,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中國深海生物資源勘探開發在深海生物勘探、深海微生物資源庫規範化建設、深海生物學基礎研究、生物資源應用潛力評估與開發利用等五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。孫書賢介紹,國家海洋局在
新華社廈門7月22日電(記者付敏)中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22日在廈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,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中國深海生物資源勘探開發在深海生物勘探、深海微生物資源庫規範化建設、深海生物學基礎研究、生物資源應用潛力評估與開發利用等五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。孫書賢介紹,國家海洋局在
新華社廈門7月12日電(記者劉詩平、付敏)首次承擔中國大洋科考任務的“向陽紅03”科學考察船12日從廈門出發,前往太平洋執行中國大洋45航次科學考察。本航次也是國家海洋局組織的第一個綜合考察航次,將在約120天的時間裏完成深海生態環境調查與保護等9大科考任務。“本航次任務是‘蛟龍
新華社廈門7月12日電(記者劉詩平、付敏)首次承擔中國大洋科考任務的“向陽紅03”科學考察船12日從廈門出發,前往太平洋執行中國大洋45航次科學考察。本航次也是國家海洋局組織的第一個綜合考察航次,將在約120天的時間裏完成深海生態環境調查與保護等9大科考任務。“本航次任務是‘蛟龍
新華社青島5月27日電(記者張旭東)記者27日從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了解到,黃海和東海海域出現大規模滸苔和馬尾藻,目前分佈面積達28030平方公里,正向北偏東方向漂移。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採用海洋數值模式預測,未來三日,這些大型藻類主體向北偏東方向漂移,外緣線最北端將到達
新華社青島5月27日電(記者張旭東)記者27日從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了解到,黃海和東海海域出現大規模滸苔和馬尾藻,目前分佈面積達28030平方公里,正向北偏東方向漂移。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採用海洋數值模式預測,未來三日,這些大型藻類主體向北偏東方向漂移,外緣線最北端將到達
新華社青島5月19日電(記者張旭東)記者19日從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,“中國海監106”船日前在青島交付使用,這是國家海洋局所建造的首艘雙體鋁合金結構船舶。據介紹,“中國海監106”船總長23.7米,型寬8米,型深2.65米,滿載排水量81.2噸,最大航速13.5節,抗風
新華社青島5月19日電(記者張旭東)記者19日從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,“中國海監106”船日前在青島交付使用,這是國家海洋局所建造的首艘雙體鋁合金結構船舶。據介紹,“中國海監106”船總長23.7米,型寬8米,型深2.65米,滿載排水量81.2噸,最大航速13.5節,抗風
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(記者白國龍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》自2016年5月1日實施至今已有一年多。記者日前從國家海洋局獲悉,一年來,中國深海法律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,相關配套制度不斷完善,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深海大洋事業的健康、可持續發展。深海法是中國第一部規範中國
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(記者白國龍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》自2016年5月1日實施至今已有一年多。記者日前從國家海洋局獲悉,一年來,中國深海法律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,相關配套制度不斷完善,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深海大洋事業的健康、可持續發展。深海法是中國第一部規範中國